專訪中國交建南部美洲區域公司董事長常云波: 融資創新的關鍵是有效整合融資產品
融資難是全球基礎設施發展面臨的一大挑戰。在巴西馬拉尼昂州首府圣路易斯的私人港口項目中,中交建融資租賃公司提供了17億雷亞爾(約合37億人民幣)融資。融資租賃方案為包含大型設備的項目融資打開了一個新的突破口,能夠有效減少資本金投入,降低融資成本,提高項目收益。
6月2日,在第八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舉辦期間,中國交建南部美洲區域公司董事長常云波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在他看來,對于工程承包商而言,將不同的融資產品嵌入項目的不同階段,有效整合資源就是一種“融資創新”。
中交建在巴西市場大踏步前進。2016年,南美區域公司成立;2017年1月,以3.5億雷亞爾(約合7.7億人民幣)收購Concremat公司80%的股權。Concremat去年在巴西工程設計咨詢企業位居榜首,占有巴西設計咨詢領域約13.8%的市場份額。
將融資方案嵌入不同階段
《21世紀》:在巴西,投資項目面臨怎樣的融資挑戰?
常云波:由于資金缺乏,巴西金融市場出現了扭曲的狀態。比如銀行對于私人投資的基礎設施只提供60%的融資,投資者自己需要40%的資本金注入。60比40與80比20的差別是非常大的,意味著能夠投資兩個項目的資金在巴西只能做一個。
整個巴西市場處于高成本的融資環境,基準利率曾一度高達14%,盡管剛下調到2014年以來的最低值10.25%,但相較于中國資金來講,融資成本仍然非常高。商業利率加上匯率鎖定,融資成本可能在15%到20%的區間,這樣一來實體經濟盈利的空間就會被大大壓縮。
在巴西,做項目融資還需要股東再提供全面擔保,那就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項目融資了,因為項目融資本應是用項目收益來償還。如果中交建提供擔保的話,在資本市場上能夠以2%、3%獲得融資,為什么要付10%以上的利息?
所以對我們來說,巴西市場提供的融資產品和相應條件是無法接受的。我們不得不跳出傳統的融資思路,尋找更有效、更經濟的融資渠道。
《21世紀》:你們如何解決融資難題?
常云波:由于在當地融資難度很大,在圣路易斯港口項目中,我們用融資租賃的方式從境外融資。這種方式使得債務融資的比例更大,投入的資本金比例更小,又回到以20%資本金撬動80%的債務融資、帶動100%投資的方式。對于港口項目來說,設備、裝備占總資產的20%、30%,集裝箱港口的話比例更高,以融資租賃的形式為項目提供設備、裝備,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實現稅務節省。
通過這樣的資源組合,融資就更加有效、更具競爭力,也給合作伙伴帶來更大價值。這也是港口項目雙方股比談判非常順利的原因,因為我們能夠帶來這些附加值。
中交建這兩年之所以全力以赴地打造金融板塊,是因為企業已發展到這一階段,不得不解決這樣的問題,為轉型升級提供融資支撐。在南美我們有投行合作伙伴,很多人與他們在一起辦公,每天和當地的資本市場打交道,熟悉各家金融機構的優勢、風險偏好和能力,關注各種機會,把各自優勢結合起來。
《21世紀》:你怎么看基礎設施的融資創新?
常云波:現在傳統業務領域的企業都在談融資創新、金融創新,其實我認為沒必要太多地關注工具創新,因為金融專家、資本市場天天研究新的工具和方法,我們要做的是把現有產品和項目本身結合與應用起來,需要在觀念上突破。
一些企業習慣于找口行、開行談十五年、二十年的長期債務融資,這樣一次把幾十年的融資談妥當然很好,但長期融資資金成本很高。建設期項目風險較高,可以用提供完工擔保的模式覆蓋風險。建設期完成后固定資產已形成、開始進入運營階段,其實可以做再融資的安排,通過中信保或其他商業保險融資。這樣就能夠通過期限相對短的融資安排獲得成本優勢。
在南美就項目發債是很常見的,比如三年建設期完成后進入成熟階段,現金流穩定了,項目就發債以更低成本融資,很容易獲得資本市場的追捧。
企業要思考在項目的全生命周期,如何有效地將現有的融資產品在項目的不同階段嵌入進來,需要實體經濟者與資本市場更好地對接。事實上,資本市場總在找好項目,企業手握項目在找資金,需要有一個對接平臺。
《21世紀》:在海外投資面臨怎樣的匯率風險?你對應對風險有怎樣的建議?
常云波:當前海外投融資項目和對外貿易絕大部分都是用美元作為中間貨幣結算,匯率風險、交易成本和交易程序復雜程度對于兩邊而言都加倍了。如果人民幣能直接用于對外投融資,用人民幣結算,可以至少降低一半的風險。
銀行對外優惠性質的貸款基本是用美元結算支付的,其實可以給予人民幣直接對外投資政策優惠;過去銀行依靠對境外政府做主權擔保做借款安排,是買方信貸,如今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政府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其實可以轉為賣方信貸,將優惠落到企業上。優惠最終目標是標的物,可以考慮更改方向、對象、幣種來提供優惠支持,其效果是相同的,并且能夠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
人民幣國際化是大勢所趨,過去都是政府層面接洽,比如在境外建人民幣結算中心,希望未來在實體經濟層面可以進一步結合起來,讓企業能夠用人民幣直接交易。
對于未來圣路易斯港口項目的運營,我們也在探索對沖匯率風險的方法,比如將港口收入與貿易結合起來。港口有一個紙漿碼頭,當地的紙漿生產廠通過這里大批量地向中國出口。港口很大一部分收入是當地幣雷亞爾,我們可以和紙漿廠簽一個長銷協議,用雷亞爾來買紙漿并直接賣給國內,我們在中間不加價和盈利,再從國內購買紙漿的用戶那里收回人民幣。這對消費者來說是沒有差別的,但對港口來說,支付雷亞爾并收回人民幣,就能夠有效對沖匯率風險。所以,我們希望政府推動的人民幣國際化能與實體經濟進一步結合;對外工程承包服務和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進一步結合。這些是初步的構想,還在和相應的合作伙伴談。
看好“一帶一路”機遇
《21世紀》:拉美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自然延伸,“一帶一路”倡議對中國企業在拉美的投資經營有怎樣的影響?
常云波:近三年來我們一直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向拉美延伸的概念,一方面,這在與拉美一些國家的政府、使館官員的溝通中得到積極響應,另一方面,從市場需求來看中拉“一帶一路”合作存在巨大空間。
拉美與中國經濟互補性之大是其他洲很難比擬的。去年巴西在金融危機的狀態下,中巴兩國貿易量還在不斷增長,體現出兩國之間經濟互補性、依賴性不可替代。
拉美加入“一帶一路”倡議,有望使項目落地的融資安排得到一系列的優先支持。拉美不缺項目,缺的是更有效的資金安排。
《21世紀》:收購Concremat之后資源整合的情況如何?有怎樣的發展計劃?
常云波:我們1月份做了初步的交易支付,4月份進行了股權交接儀式,到現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我們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并后整合。
中交建第一次為并后整合專門聘請了全球知名的整合咨詢顧問,全程介入到方案規劃中來。我們用三個月的時間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診斷,與兩邊不同層級進行各種訪談、調查,了解各方訴求;第二階段是進一步細化、溝通,提出方案;第三階段為執行。
從并后整合的方向來看,圍繞中交建在南美區域“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我們希望對它進行一些“改造”。
我們希望Concremat成為南美市場的區域性經營平臺,負責投資項目機會的發現和甄別,并且利用渠道網絡和能力主動去開發一些項目。另外,在確定做投資項目時,希望它在項目實施管理層面發揮主導作用。
然而,Concremat 90%以上的收入來自于巴西市場,境外一些項目完全是機會經營,并不是主動的戰略訴求。所以需要逐步讓它的業務范圍區域化,逐步建立國際化網絡,或和我們現有區域內的網絡順暢地聯通起來。
其次,我們希望它成為一個設計施工總承包單位,盡管它目前為很多項目做管理服務,但業務模式中并不對后果承擔責任,還不具備相關的能力和經驗。
第三,Concremat業務模型是扁平的狀態,涉足面很廣,擁有1400多個執照,但并沒有哪個領域是特別出眾的。我們希望幫它打造兩三個核心支柱型業務,所以決定把中交建下屬的水規院納入股東之一,通過水規院,向它直接輸出港口水工領域的技術能力。
可以看到Concremat的戰略定位和自身能力還有一定距離,我們希望通過三到五年的時間,通過戰略、經營模式的轉型升級、市場范圍的進一步拓展和協同效應的進一步發揮,再造一個Concremat,使它經營規模、盈利能力翻一番。但第一年希望能夠平穩過渡,不會有太大變化,要逐步深入和融合。
我們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幫助Concremat,提供解決方案。通過對現金流分析發現,Concremat融資成本高達16.2%,我們計劃中交建母公司拿出一部分信貸額度,通過當地的中資銀行為其進行債務置換,降低融資成本。我們也可以將中交建的資質業績通過公證、認證的方式提供給它,從而提升它的業績能力、市場影響力。我們與在南美投資的中資企業之間的關系也為它帶來經營上的成果。
盡管我們有很強烈的發展愿望,但由于巴西市場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也面臨很大挑戰。(編輯:趙海建)
21世紀經濟報道及其客戶端所刊載內容的知識產權均屬廣東二十一世紀環球經濟報社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詳情或獲取授權信息請點擊此處。